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川中太经济管理研究院

[复制链接]

86

主题

109

帖子

50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16 18:3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8年4月6日
厦门大学
迎来了她的97岁生日!

跟着这个视频一起重温
厦大的每个日升和月落↓↓

via 厦大盒子
97圈年轮,沉淀厚韵
97个春秋,见证风雨
97载时光,谱写华章
97岁的厦大生日快乐!
4月6日,厦大庆祝建校97周年

许多校友都来参加校庆↓↓

厦大成立于1921年4月6日,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

97岁的厦大有个几乎雷打不动的传统,每年都要认认真真地举行校庆,校方说,这是校友特别爱厦大的原因。

不仅校友
连校友的爱人,孩子也“爱屋及鸟”
其中就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校友遗孀卖房向厦大捐款100万
完成丈夫遗愿
今天 一位校友遗孀被邀请上主席台
她卖了北京唯一一套住房
完成了丈夫遗愿:向厦大捐款
她是厦大校友林毅雄的遗孀徐明慧教授。前几天,因为心脏问题不适合坐飞机,86岁的徐明慧辗转坐了16小时的车,从湖北来到厦大,完成丈夫生前的遗愿:向厦大捐款100万元。
林毅雄教授195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他生前多次向夫人表达向母校捐资助学的心愿。徐教授将在北京唯一的一套住房出售,卖了300多万元,除去自己入住老年公寓所需的基本费用外,其余100万元尽数捐赠给厦门大学,成立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毅雄育人基金”。
徐明慧说,丈夫生前总跟她说,厦大的教育有多好,老师要求有多严格,我们如果有余力,也要为厦大做点贡献。2012年丈夫去世后,徐明慧着手完成丈夫心意,也得到家人支持。

异常瘦削的徐明慧说,100万元只是沧海一栗,我们都觉得不好意思开口,它只是表达我们的一点心意。

这样的遗孀还不止一位↓↓
蔡王琼璎女士(中)在厦大留影。(厦大校友总会供图)

2017年11月,台湾蔡王琼璎女士也把丈夫的退休金捐给他的母校――厦门大学,约合人民币五十万元。

蔡王琼璎女士的丈夫蔡祖枚是厦大1945级司法组老校友,2017年年初病逝。她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丈夫生前珍藏的许多厦大物品。看完这些遗物,蔡王琼璎潸然泪下,毅然决定将丈夫的退休金无偿捐赠给厦大,作为“校友励学金”。她说,希望这笔捐款能让丈夫回报母校的愿望得以实现,让他对母校深切的爱得以延续。

校友之子捐赠20万美金
设立励学金

不仅遗孀,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1941级校友林言先生之子林遵瀛也向父亲的母校捐赠20万美元,用于设立“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林言校友励学金”。

还有许多企业和社会热心人士
向厦大捐款

此外,中骏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今天也向厦大捐赠1000万元,用于设立助学金“厦门大学中骏集团教育助学基金”。

上海巨如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向厦大捐赠1500万元,用于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实验室建设。

还有一批社会热心人士也向厦大捐款。继2016年向厦门大学捐赠1亿元,支持建设厦门大学德旺图书馆后,今天,河仁慈善基金会再次向厦大捐赠770万元,用于设立“厦门大学曹德旺奖学奖教基金”。河仁慈善基金会由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先生捐资创立。

校方说,自去年4月6日至今
厦门大学接受社会各界捐赠共3800多笔
小到数元,大到千万元
总计达1.2亿元
厦大校长张荣说,独特的人文环境和文化传统造就了厦大人特有的文化品格。其中之一是感恩。

他说,97年前,校主陈嘉庚先生用他的兴学创举报效国家、报效民族,也用他的感恩之举托起了一代代厦大人的家国情怀和报国之志。


他说,厦大校友也是最懂得感恩的一个群体。

张荣说,师生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国家的情怀,这种情怀不断升华和提升,成为厦大人非常重要的文化品格,也成为厦大人爱国精神的重要思想基础。

三位教授获得南强突出贡献奖

今年,有三位教授获得厦大最高荣誉奖——南强突出贡献奖。
庄华 摄

他们是↓↓
与厦大同龄的97岁化学家、厦门大学周绍民教授(上图左二)

92岁的物理学家、厦门大学吴伯僖教授(上图左三)

81岁的经济学家、厦门大学胡培兆教授(上图左四)

他们每人获得奖励20万元。


左边是赶回学校参加校庆的92岁校友邵建寅,右为南强杰出贡献奖获得者、97岁的周绍民。

校庆大会还表彰奖励1000余名学生和300余名教师,奖励金除了校方出资之外,绝大部分的奖教金都来自厦大校友、教工。

校庆期间还有许多精彩活动

首次访问中国大陆的法国科考帆船“塔拉号”也选择在这个时候造访厦大,从今天开始,“塔拉号”携手厦大科考船“嘉庚号”连续三天公众开放,祝贺厦大生日快乐!

厦门大学97周年校庆期间
还有这些活动↓↓
(注:具体活动以实际时间为准。)

校庆年年办

这5个“生日”最特别每隔一段时间,社交媒体就会流传“不一样的厦门大学”之类的帖子,其中之一必然是:按照中国人习惯,别的高校的校庆,一般逢五逢十才庆祝一番,但是,厦大不一样,每年都要郑重其事地庆祝校庆。

研究者说,厦大年年办校庆的传统,从私立时期就有了,在厦大97周年的历史中,至少留下五个非常特殊的校庆。

1首个校庆
1921年4月6日:“新生”的厦大

这一天也是厦大的开学式,暂借了集美学校“即温楼”举办校庆,它奠定了今后97年校庆的基础。
厦门大学始创时的校舍—集美学校“即温楼”。
陈嘉庚视察建南楼群工地。

>>>>建校日选在清明节,原来是陈嘉庚特意安排的?

严格意义上说,1921年4月6日是厦大的开学式,其实不是校庆,但是,它奠定了今后95年校庆的基础。

有趣的是,1921年的4月6日,是当年的清明节。很多人对厦大校主陈嘉庚把校庆安排在清明节表示不解。有人说,海外华侨都会在清明节回家扫墓,陈嘉庚可能因此认为校庆日放在清明节,一举多得。当然,厦大校庆日后来得到进一步的解读,有人认为,清明节是中国的感恩节。陈嘉庚选择清明时节作为厦大的建校日,是要让厦大学子懂得感恩。

厦大的第一个校庆,其实不在厦大举行,而是暂借集美学校“即温楼”,厦大校史记载说,当时除了陈嘉庚,正在中国讲学的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也参加了,直到今天,杜威都是很多中国教师膜拜对象。当年,杜威听着陈嘉庚诉说着倡办厦大的由衷情缘,感慨万分,当他走上演讲台作大会演说时,便情不自禁地说道:“中国人人能效陈君之公,则救国何难之有。”他希望“到会诸君,须景仰陈君”,盼厦门大学“人才辈出,如太阳经天,光照世界” 。

2烽火中的校庆
1938年4月6日:建校17周年

战火中的厦门大学照常举办校庆,长汀社会各界、校友、全校师生数百人参加庆祝大会。
萨本栋与师生在长汀校门前合影。

>>>>那一年,内迁400公里外的长汀,用九辆卡车搬运图书

这一年的校庆,被称为“烽火中的校庆”。1937年,厦大已经从私立改为国立,来自清华大学的萨本栋被任命为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他抵达厦大的第二天,这位原本在清华当教授的闽侯人发现自己马上面临迁校的难题。他最终决定把厦大搬到长汀,在北京的萨本栋的外甥为了在地图上找到这个小山城,找了好几张地图。萨本栋最终制定周密计划,用了九大卡车,将厦大的仪器、图书较为完整地迁往400公里之外的长汀。当年长汀的厦大校友无比骄傲地说,抗战时期,很多内迁的大学是没有图书馆的,但我们有!

1938年1月17日,厦大在长汀复课。这年的四月,战火中的厦门大学是否仍要举办校庆、怎么办校庆,成为悬在校内外人士心中的问号。厦大校友总会副秘书长石慧霞曾经撰文介绍说,即使是这样,厦大校庆还是照样举行。

1938年4月6日,厦门大学内迁长汀后的第一个校庆大会在长汀文庙大礼堂举行,学校做好了充分准备。长汀社会各界、校友、全校师生数百人参加庆祝大会,校长萨本栋身着中国传统正式礼服,主持了“嘉庚楼”奠基典礼。据1938年4月13日厦大《唯力》旬刊第4期载,“庆祝大会上,萨本栋详述陈嘉庚创办厦大的艰辛历程,及其坚毅卓绝的伟大精神。”该文写道,“的确,我们为纪念校主的大志,应该师生更加努力,继往开来,把本校过去的光荣历史,发扬光大之,这是我们纪念校庆的真意。”

萨本栋说,在日军大举入侵我国时刻坚持举办厦门大学校庆,一方面是向日本侵略者宣告厦大弦歌不辍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凝聚人心、在山城长汀重振厦大的重要契机。

校庆期间,厦门大学还举行了一系列文体活动,举办了长汀首次体育运动大会。没有跑道,没有沙坑,田径就以越野赛跑代替正规比赛。足球既没有场地,又没有对手,就在公园草坪上划下白灰线,竖起“城门”,组成两队比赛。校庆日,学校还推出一系列的抗战话剧。

3
1981年4月6日:建校60周年

厦大全校7000余名师生员工在建南大会堂及14个分会场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的庆祝大会,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也参加了本次校庆。

陈景润出席60周年校庆大会。

>>>>那一年,陈景润坐硬卧赶来参加校庆

应该说,说厦大年年举行校庆,并不十分精确,石慧霞的研究显示,1942年,由于战事紧张和教育部经费下发滞后,还在长汀的厦大当年没有举行校庆,只发了个校庆通告。此外,受文革影响,厦大多年没有举办校庆,因此,1981年的60周年校庆,人们压制的情感,迸发了。

厦门最资深的教育记者、《厦门日报》记者吴奕纯曾经撰文介绍这一年的厦大校庆,这届校庆来了不少名人,卢嘉锡、谢希德、陈景润、丁玲等。《厦门日报》报道,当年的4月6日上午,厦大全校7000余名师生员工在建南大会堂及14个分会场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的庆祝大会。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是此次校庆的“明星”,他人还未到,厦大招待所门口已聚集了一大批人。当他乘坐的列车在厦门站停下时,迎接他的校领导和一大批新闻记者急忙赶往软卧车厢寻找,结果扑了一个空,他却从硬卧车厢走了下来。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坐软卧?他说,这就很好了,软卧花钱多,要为国家节省。和他同来的一位校友说,他还要坐硬席呢,坐硬卧还是大家硬拉的。

吴奕纯曾经撰文回忆说,陈景润回到厦大,回到当年教过他的老师身旁,立即变得活跃,显得年轻。他十分尊敬老师,老师的话没有说完,他从不插话;座谈会上,一定要等到教过他的老师都发言了,他才肯发言。

4走向世界的厦大
2001年4月6日:建校80周年

这一年,厦大本部“一主四从”的嘉庚楼群落成,它是“211”工程建设的关键条件和进入新世纪的标志性建筑群。

>>>>那一年,嘉庚楼群落成

2001年的厦大校庆被认为是厦大走向新世纪的节点,当时厦大的目标是:把厦门大学办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一年,厦大本部“一主四从”的嘉庚楼群落成,它是“211”工程建设的关键条件和进入新世纪的标志性建筑群。

厦大应该记住一个人——在泰国的厦大校友蔡悦诗,嘉庚楼群中最高的颂恩楼,是她出资2000万元捐赠。蔡悦诗和丈夫丁政曾都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读厦大,两人先是捐赠了厦大建文楼,1997年,又决定捐赠颂恩楼,但是,当时发生两件大事:一是丁政曾身罹重病;二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正席卷泰国,但是,蔡悦诗的捐款还是如数到位。

当年的校庆大会,蔡悦诗发言说,学校中A、B等的学生把他们的智慧财富献给母校,提升母校声誉;C、D等的学生献上金钱给母校改善教学环境和增添先进设施。一所大学正如一部电脑,A、B等学生是软体,C、D等学生是硬体。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最佳效用。

52006年4月6日:建校85周年

>>>>那一年,六位诺奖得主来了

厦大以“走向世界”为主题,邀请了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主题发言,引起了轰动。

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教授在厦大化学报告厅作报告。(资料图/本报记者 姚凡 摄)

当年的校庆,以厦门大学“走向世界”为主题,诺贝尔奖获得者讲座邀请了6位获奖者做主题发言,那么多诺奖获得者来到厦大,这在当时引起轰动。以2006年为起点,厦大也进入国际化办学的加速度阶段。

这年校庆留下一个让很多人难以忘怀的镜头,厦大为著名数学家、校友陈景润建了铜像,陈景润夫人由昆坐在铜像边,一手轻扶着“丈夫”的肩膀,一手挽着“他“的胳膊,深情凝望,潸然泪下。

一组老照片带你看
以前厦大学生的日常

1958年

八二三”炮战期间,厦门大学师生在坑道里坚持科学研究。

上世纪七十年代

▲冬泳
▲听课
▲嬉戏
▲实习

1979年

美国人斯塔波尔到厦大教书,他是改革开放后厦大第一位外教。

1980年

厦大运动会。
从云端俯瞰厦大
变化也是非常大
50年代厦大校园全景
今天思明校区全景
漳州校区全景
翔安校区全景
马来西亚分校实景图(一期)
校主陈嘉庚塑像

嘉庚宏业 九十七载

丰功伟绩 岁月悠悠
一代代厦大人继往开来
今日 祝福厦门大学
生日快乐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成都也能读厦大了

2018同等学力招生安排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是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西南教学中心(成都、泸州)
上课时间:每个月1-2个周末
上课地点: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西南教学中心(成都或泸州)
报名条件:本科学历具有学士学位,不限专业
考试流程:(免校考,只参加两门国考)
毕业颁发由厦门大学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编号“厦门大学 金融学专业 经济学 硕士学位证书'',国家认可认证,学位网可查。
更多信息,请咨询我院各招生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8 01:55 , Processed in 1.74112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